返回首页


确实是一个贫穷落后、四分五裂、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,新中国的成长史仿佛是缩短了的人类丛林史,把一个人口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、被凌辱的第三世界国家,转眼间推上了不能被西方第一世界轻视的现代化国家。由此,人们自然有兴趣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发展模式或道路这一问题。

谈到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时候,国内外都有两个明显的倾向。第一个倾向是把中国的发展想当然地认定为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80年代初才开始的。比如,我们耳熟能详的以“改革开放以来”为开头的叙述。再比如,不少中国政治和知识精英顶礼膜拜的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傅高义(Ezra Vogel)所写的《邓小平传》,也只是集中叙述了邓小平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生平经历,而之前的事迹只用了三十多页纸墨一带而过。

第二个倾向是聚焦经济体系或经济政策。比较流行的观点是,市场经济的活力促使中国发展,中国经验或模式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顺利转型。其次流行的观点是,中国的成功得益于混合经济体的结合,即国有经济、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混合;以及,将廉价劳动力或者说“人口红利”、模仿国外先进技术视为中国发展的主要或次要条件。




首页:四九网址,49网址_四九网址全年资料大全  <<上一篇  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