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返回首页】
认知和价值取向大多随精英潮流而动,很多情况下是盲目的,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是愚蠢的。有时候,人们说农村人忠厚老实,或是精英说农民群体素质不高,或许只是一种温和的表达,但事实上农民并不比精英愚蠢,比如历史上大跃进和“文革”中的很多荒唐事并非由农民和工人发起,而是由受过教育的知识人士发起并引领的。我们所指的大部分人非但不愚蠢,而且有力量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,他们的集体力量可以扭转主流的认知和价值取向。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、对社会、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取向潮流,可以对这个国家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。
五四运动时期,代表中国先进思想的人物——不论是左派的鲁迅还是右派的胡适,都将中国的落后怪罪于旧传统,特别是儒家传统。按照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在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,一定程度上也是反帝(反侵略)反封建(反旧传统)的五四运动的产物。
要批判就必须有对照物,否则就不知道批判什么。比如,要批判中国传统认知和价值取向,五四运动时期用以借鉴和比较的对照物,就是西方的民主和个人自由传统。
随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,直至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,中国社会就存在三个大方向的认知和价值取向:一,中国旧传统的认知和价值取向,主要是儒学,杂夹着道教、佛教及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补充;二,中国共产党的马列主义认知和价值取向;三,西方传统的民主、个人自由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认知和价值取向。
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,共产党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占据绝对主流地位,中国传统和西方传统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受到压抑和打击。而1980年代以降的中国,开始出现西方传统的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回潮,主要表现为崇尚个人自由发展的企业精神,有所规范的政治体制(如退休制),以及以经济理性引导资本的市场经济。